杜琪峰導演、韋家輝領軍編劇的《盲探》 (Blind Detective, 2013) 剛在香港上畫不久,著名電影學者大衛博維爾 (David Bordwell) 就寫了一篇Mixing business with pleasure: Johnnie To's DRUG WAR,論述杜韋前作《毒戰》 (Drug War, 2013)
。對電影略有研究的讀者,都必然知道大衛博維爾的名號,他談香港電影,更加不可不看。我剛看完《盲探》,還未有時間細心思考、沉澱,但讀畢大學者的文章,心思思,也寫了幾點關於《盲探》的感想,請教各位方家︰
《盲探》絕對是劉德華與鄭秀文近年最神采飛揚的作品,甚至可能是兩人合作過的電影中最優秀的。韋家輝與銀河創作組出入各種類型電影,混合不同風格,已到了收放自如,隨心所欲的境界。
過往十年,彭浩翔大抵是香港導演中最愛玩類型重疊的,像《大丈夫》 (Men Suddenly In Black, 2003) 就混雜了江湖片、警匪片與性喜劇的拍法,有新意,挺過癮,但這往往只是一種包裝、噱頭或潤飾,頂多只是以類型作比喻(如將夫妻鬥法比喻為警匪追捕般爾虞我詐、危機四伏),談不上能提升思考的層次,《盲探》卻能將偵探故事、愛情喜劇與黑色幽默融為一爐,劇本嚴密,主題明晰,狂歡之餘亦有深度,兼能保持銀河映像一貫的偶然論、宿命觀與影像風格,實在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。
有些觀眾認為《盲探》只是杜韋的遊戲之作,不是嚴肅的個人作品,這當然有道理,但《盲探》全片長達130分鐘,是杜韋二人十年來篇幅最長的電影,要在這樣的長篇幅內做到笑料頻密,支線繁富,絕無冷場,創作起來未必就比言志之作如《奪命金》 (Life Without Principle, 2011) 等輕鬆多少。
有觀眾認為《盲探》「兩頭唔到岸」,不太能掌握韋家輝的心思,譏之為「四不像」,我認為多少是捉錯用心。
也許,不少觀眾最初期待《盲探》是《神探》 (Mad Detective, 2007) 的姊妹作,而兩片的查案過程與言行神化兼嘴饞的男主角,確實也有相似之處,然而最終成品竟是一部相當瘋狂的喜劇(像小敏外婆飛擒貨車與高圓圓撞車不死,都很誇張癲狂),查案的過程雖然一波三折,但未如《神探》般佈局精密,難免令這些觀眾失望;至於認定劉德華與鄭秀文合作就必然是愛情喜劇的觀眾,當看到影片中種種割手、殺人、肢解的情節(事實上看到鄭秀文出神割手的一幕,我雖不是她的影迷,但剪接、音效與劇力也真使人感到肉痛),不禁也會皺皺眉頭。可是這種對類型片的固有想像,我認為正是《盲探》想破除的東西。「人太執著,心盲無明,是會殺人的」,本片這句點題語,不少觀眾與評論家都各有會心,而「放下執著」,也是銀河映像的常見主題,這點韋家輝在《大隻佬》 (Running On Karma, 2003) 已有精妙發揮,但《盲探》對這題目的態度,顯然沒那麼嚴肅。相對於這句對白,我更印象深刻的是劉德華在片末對小敏的自白,原來神探查案,一直都是靠「瞎猜」,他只是設身處地從涉案者的角度出發,想盡各種可能性而已,從來不是靠湯川學式的嚴密論證。我認為這句「瞎猜」才正正是觀眾看《盲探》應採的開放態度。「瞎」,不是盲目,而是在漆黑的畫布上隨意想像任性揮灑,這樣本片荒謬胡鬧與懸疑推理的混合就不再是「不搭調」,而是像《盲探》經常出現的滿桌美食一般,鮑參翅肚與牛雜腸粉可冶一碟,雅俗共賞,精彩紛呈了。
正如劉德華癡戀高圓圓,原來只是「一廂情願」(嗯,這場戲對我而言確實是如雷貫頂般的啟發,男士們,你懂的),假如我們對拋開對類型片或劉鄭配「一廂情願」的想法,說不定就能發掘出《盲探》更多趣味呢。
不論是《毒戰》和《盲探》,都有少數香港觀眾質疑杜韋是否因北上合拍而被「和諧」了、「跪低」了,對這兩部影片的評價有點難聽的言辭。事實上,《毒戰》在香港的票房相當普通,而《盲探》即使有票房保證的劉鄭配,基於上述的「誤讀」,雖然影評人讚不絕口,公眾反應也談不上絕佳。
其實近年香港觀眾對港產片與合拍片的口味是非常難猜的,這當然與整個社會陰晴不定的政治氣候有關,本土論述與中港分界的討論雖然愈來愈熱烈,始終未深入一般市民心坎,其渾沌易變的取態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反映,電影只是其一。《毒戰》絕對是今年最重要的華語電影之一,承載著香港電影人的主體發聲,朗天〈當現實比電影更電影,我們解讀《毒戰》〉與湯禎兆〈臥底主義:毒戰的曲線隱喻〉有很深入的分析,但在香港的票房遠遜於同有大量大陸資金與演員參與的王家衛新片,當中原因就很耐人尋味。這不是要為銀河映像打抱不平,電影業從來就是如此風向難測,明星效應、潮流話題、宣傳策略也許才是決定票房的主要因素,好電影遭冷待雖然可惜,終究是無可奈何。
《盲探》用大陸演員(其粵語配音相當有趣,不難聽出是誰),但用了更多香港綠葉;其故事無可避免有大陸戲份,然而中港澳三地任意走,比任何合拍片都更出入自如;兩個主角從灣仔永祥街到旺角西洋菜南街到西貢龍窩村,吃牛雜吃名貴珍饈吃腸粉,不要說合拍片,近年的港產片,有哪部如此港味濃郁過?杜琪峰最近接受【蘋果日報】訪問,就直言「話《毒戰》似內地劇嗰啲人唔識嘢,內地咁耐都冇批過一個咁嘅故事,係一個好大嘅嘗試;到今次《盲探》的確係一部好香港人嘅戲,今次我哋雖然係合拍,但創作上可以大膽啲係因為故事發生喺香港,如果成個古仔喺內地就會困難啲,但發生喺香港,佢哋就冇理咁多。」
最後幾點純粹主觀的感想︰
一、有人說劉德華這次 “chok” 得太過份,我卻認為這是他近年來最堪玩味的角色。劉德華自言莊士敦情緒波動極端,人物原型其實來自杜琪峯,而愛吃這一點也是模仿自杜琪峯的,從這個角度看來,原來劉德華算是演得相當平實有據?
二、本片的偵探元素未必能滿足鐵桿影迷的期望,有些觀眾也認為本片最後也略有拖戲之嫌,但無論如何,本片要在連場幽默與懸疑氣氛之間取得平衡,現在的成品已極不容易,而且已算得相當嚴密,像林雪預告了姜皓文的出場、黃文慧原來是解開小敏謎團的關鍵,結局一死一生也許有點刻意,但排球教練再次出場又挑起前後呼應的趣味,韋家輝「癲」起上來,確實是無與倫比的;
三、兩年前《單身男女》 (Don't Go Breaking My Heart, 2011) 高圓圓的角色,讓一眾香港女性強烈感受到來自北方競爭者的壓力,連吳彥祖與古天樂都搶去了,香港女性還有何希望?豈料兩年之後,大家再看看《盲探》的高圓圓,相信香港女性應慶幸自己至少還有懂得保養的優勢吧?
四、說到類型混雜,即使再不喜歡《盲探》,但又怎比上不久前劉德華那套由孫健君執導的曠世宇宙級奇情爛片《天機:富春山居圖》 (Switch, 2013) 般超乎想像呢?不是嗎?
留言列表